咵咵蕲春话一焐饭

开篇语

人们常说乡音难改,家乡方言是每个人自幼天成的一种说话腔调和发音习惯。

蕲春地处吴头楚尾,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蕲春方言是一种难以划入某种确定的方言区而存在的特殊“楚语”,也可说是一种混合性的方言。

比如,在对事物的称谓上,蕲春话将“南瓜”叫做“变瓜”,“芥菜”叫做“辣菜”,“山楂”叫做“棠棣儿”,也叫“毛(音zha)”……

比如,对事物的描述上,蕲春话里的俗语“填不满的胸门凼″,用来比喻贪心不满就像人胸口之下的那个小凼儿一样,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只有那些蕲春土生土长的和长期在蕲春生活的人们,才会在无意识状态下,自然而然地说起蕲春方言,才能体会出个中趣味。

蕲春县融媒体中心现推出《咵咵蕲春话》视频专栏,与你一起感受蕲春方言的魅力。

咵咵蕲春话第1期:焐饭

(视频文字实录)

我叫胡百溪,什么意思呢?百川归海,百溪归湖,我姓胡,就是百条小溪奔大湖的意思。我是蕲春人,会款蕲春话,但是也不见得,我们很多00后出生的丫儿,用蕲春话表达不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说有丫儿想吃“尅吗”肉,他就说“妈,我想吃青蛙肉”。你看这半截蕲春话,半截普通话,听起来就别扭。

又比如说,焐饭,是什么叫焐饭呢?有人说这是做饭,“做饭”是北方语言,其实“焐饭”才是我们蕲春的话。有人把“焐饭”的“焐”字写成“跳舞”的“舞”,那不是一边做饭,一边跳舞?一边炒菜,一边跳舞?哪有这种巧事。其实“焐饭”的“焐”是火字旁,右边一个“五口”的“吾”。那它的来源是什么呢,它来源于五千年以前,那个时候的人过的是游民生活,经常要搬家。焐饭的工具又是什么呢?它就是一个三只脚的鼎罐,上面有一个鼓兜子鼎罐,上面再有一个盖儿。提起来就能走路、就能搬家,放下去在底下烧把火,上面加点水搞点米,把盖子一盖,把个饭就可以捂熟了,后来的语音变化,把“捂熟了”就变成了“焐熟了”。“焐饭”就是这样来的,并不是“跳舞”的“舞”。

讲述人:胡百溪

胡百溪,横车镇乌石桥村人,年5月出生。性格豪放,勤于笔耕,创作鼓书、小戏、小品、小说、散文、歌曲、调研文章余篇(首)。尤其是在蕲春方言文化研究方面颇见功底,先后撰写方言故事上百篇。

●创作并主演的黄梅戏《一周之后》获蕲春县创作和演出三等奖、黄冈地区创作和演出二等奖;

●调研文章《以钱养事是否适用于乡镇文化站》一文,年被中国文化网和国际产业文化网头条发布;

●调研文章《火爆与冷落》刊载于国家级刊物《黄梅戏研究》,被《湖北文化》《蕲春文艺》转载;

●与周振东、吴平合著的调研文章《亦忧亦喜好困惑》,获全国文化学会颁发的二等奖。

制作:梅益高适责编:马亚贤

编审:程小年詹松总编审:童志勇

投稿:cnqichu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6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