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蕲春童子河梅氏渊源考
梅铁山
湖北蕲春梅氏流传着一则古老的家族谚语:“未立蕲阳邑,先有童子梅。”意思表明蕲春(古蕲阳)童子河梅氏历史久远,源远流长。
年5月,湖北蕲春梅仕明宗亲寄来一册《梅氏宗谱》,是复印蕲春梅氏六修宗谱目录、谱序、先古世系的装订本。仕明宗亲供职于文化部门,是梅氏家族寻根溯源的有心人。他寄来蕲春梅氏家族史料的用意我知道,是因为蕲春梅氏清代康熙60年肇修家谱时,请江西南城东河梅氏梅之珩写了一篇序。梅之珩是清康熙24年乙丑科进士,康熙时期曾任侍讲学士、顺天府学政、江南乡试正考官等职。此序明确表明童子河梅氏的迁始祖璘公是由宣城侨居湖北西陵,即古代蕲阳、广济、新蔡、信安等地。信息是肇修蕲春梅氏家谱发起人,时任成都太守溥白公的儿子梅奕庭,字步詹亲口告诉梅之珩的。
蕲春梅谱虽始修于清康熙年间,但家族源流的先古世系却以秦末梅鋗为先始祖,而且代代先祖的名讳、子孙、官爵承上启下,环环相扣。依据历史,考证民谚,可以断定,湖北古蕲阳童子河一带,很早以前就是梅姓居民地。但蕲春梅谱同全国各地以梅伯、梅福为先始祖的梅谱一样,其历代源流老系图,却是各地梅氏先祖在创修本地家谱时,为表明家族历史久远,兴旺发达,凝聚家族人心,壮大家族势力,为光宗耀祖而虚构的。
追溯血缘始祖,虚构家族世系,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是各姓氏家族肇修家谱的普遍现象。中华文化史中所记载的商代梅伯、秦代梅鋗、汉代梅福,乃至两晋时代的梅赜、梅陶等梅氏先人,只是中华梅氏的文化始祖,而并非各地梅氏家族如家谱所载的的血缘始祖。各地、各姓氏真正的血缘始祖,只能从本地域、本家族肇修家谱时开始,依据遗址、遗物、传说等史实,往上追溯,并加以考证定论,一般不超过十代。
据传,蕲春童子河梅氏迁始祖可追溯到法令公。谱载:“璘生昭,昭生法令。令公复迁蕲州四印山,后移居童子河,此为迁蕲童子河之始”。有宋评事小念五公夫人管太婆兴创白岩寺,其碑志与管太婆墓为佐证。但遗憾的是,由宋至清数百年间,此史实并没有谱籍与方志上的记载。
蕲春童子河梅氏于清康煕60年辛丑()肇修家谱;二修家谱为清乾隆42年丁酉();三修家谱为清道光元年辛巳();四修家谱为清咸丰11年辛酉();五修家谱为清光绪29年癸卯();六修家谱为民国19年庚午()。
年5月4日敬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