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陈钰何小红方凤)“持续到6月初,年产12万斤没问题,产值万元以上!”5月18日,蕲春县张塝镇范塆村的陈林华、鲁宾辉等人仔细盘点了当日小龙虾出货量,陈林华胸有成竹地预测道。账本记录显示:4月27日成虾上市,直供本县、黄石、武汉等地市场,最远销到江苏。从贫困户到致富青年,陈林华一路走来,踏实坚定。“少时吃苦不算苦”陈林华出生于年,当他还在襁褓时,父亲不幸意外溺水身亡,母亲随后改嫁,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年12月,陈林华应征入伍,在某部队服役。服役五年后,陈林华退伍南下深圳,从事楼盘销售工作。吃苦耐劳加上聪明好学,月薪过万元。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爷爷奶奶年事渐长,我得尽孝服侍二老。”身边朋友颇为不解,“你不图多挣点钱,回去干吗,哪能比得上大城市?”年,陈林华回到家乡,和相爱多年的程燕喜结连理。生活翻开全新的一页。抓一把泥土,重塑自我蕲春县张塝镇横路村是蕲北知名蔬菜专业村,户群众,户均一亩菜地。年4月,陈林华和程燕自费前往武汉学习蔬菜种植技术。5月中旬,夫妻俩回村发展6个大棚,试水种植4亩苦瓜、茄子、辣椒,上市效益可观。当年,陈林华将蔬菜种植规模扩张到60余亩。年底一盘算,全家年收入4万余元,在村里率先脱贫。经省黄梅戏剧院驻村帮扶干部黄友春的介绍,他相中小龙虾养殖。年10月,陈林华前往潜江考察学习小龙虾养殖技术。学成归来,当即建起一个20亩的虾稻池。年3月投放斤虾苗,从5月份上市,至6月初销售一空,累计产出斤成虾,收益9.6万元——虾苗、人工、饲料等成本才2.7万元!加上6月15日左右撒播的稻谷种,还能亩产虾稻米余斤!巨大的利润空间让陈林华眼前一亮,更加坚定了他发展虾稻的信心。年下半年,陈林华在本镇龙潭村流转农田94亩,本想大干一场的他“碰了墙壁”——山区梯田地貌,加上山泉田质,动用挖掘机、推土机整田,亩均成本高达元,“一年到头,几乎只能保本。”年8月,他在本镇范塆村农田大畈连片流转农田亩。年12月至年3月,他投入万元建起37个规范化虾稻池;投放虾苗3万余斤,年6月成虾销售价值余万元。同时,亩虾稻获利17万余元。年3月底,他在范湾虾稻基地投放的2.3万斤虾苗,目前虾贩现场收购成虾价13元一斤,且有逐步看涨趋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5月初,陈林华与范湾村党支部书记范分喜等村干商议,计划在虾稻坝上发展南瓜、豇豆、西瓜等果蔬种植,“这块面积亩,利用好的话,可以为群众添笔收入!”范分喜算了笔账:陈林华连片流转发展虾稻连作,农田涉及全村户,年租金40余万元,发放劳务工资25万元,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本村贫困户王成,多年来靠打零工过日子,在陈林华扶持下,发展鸡鸭鹅畜禽养殖,年收入4万余元;方咀村群众黄精宏在他的技术带动下,发展西瓜种植百余亩,年收入过20万元。此前发展起来的横路蔬菜和水产基地,年初他交给了胡天益打理;龙潭虾稻连作基地,年初他转给他人经营。“打小沾了乡亲的光,加上国家的惠农政策扶持,我才有今天,我愿意更多的人一起发家致富。”陈林华成立了鑫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德丰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共享模式,在横路、龙潭、范湾等地带动贫困户就业50余人。年12月,陈林华被推选为村支书。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发展蔬菜基地亩、精养水面亩、蕲艾基地亩、石榴基地80亩;年,更换和新安装太阳能路灯近两百盏,疏浚排水渠河道近米,农特产品产业扶贫车间和千余米道路排涝改造等民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